锐立bookkeeper纸质脱酸

酸化对古籍的损坏最终导致缩短保存寿命

时间:2021-03-08 11:56:10来源:

 古籍的酸化,简单地说就是古籍变“酸”了,就是古籍纸张的pH值从偏碱性(>7)、中性(=7)、降低到酸性(<7)。

 

 
古籍酸化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两类:
 
一是古籍自身的原因:古籍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纤维被氧化,长分子链断裂,分子上某些基团被氧化成羧基形成了二元酸多元酸等有机酸,自身产生了酸性物质;
 
二是由外部酸性物质引起,如大气环境的污染,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酸性物质含量增加,古籍的装具含有酸性物质等等,外界的酸性物质进入纸张纤维引起了古籍的酸化。 
 
酸化对古籍的损坏非常大,能极大的降低古籍纸张的机械强度,缩短古籍的保存寿命。纸张的基本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它构成了纸张的骨架。纤维素本身是由多个单糖类分子由苷键连接而成的复杂高分子物质。
 
 
古籍酸化后,其中含有的酸和古籍中以及空气中的水共同构成了酸性水溶液,它作用于纤维素使纤维素分子中的葡萄糖苷键发生断裂,使纤维素高分子的聚合度降低,这就是纤维素的水解反应。如果水解反应一直进行,它可以将纤维素完全降解,此时葡萄糖苷键全部断裂,纤维素最终被分解成溶于水的葡萄糖、果糖等单糖,纸张的机械强度将全部丧失。在水解反应中,酸还充当了反应的催化剂。它可以降低葡萄糖苷键断裂的活化能,从而加快了水解速度。水解速度随着氢离子浓度成一定比例的增加,也就是pH值越低,酸性越强,水解速度越快。 
 
 
中国古代造纸时为了使原材料解离成纤维,除掉其中的灰分等杂质,一般采用生石灰来浸泡原材料,这样制得的纸浆呈碱性,抄造出的纸也呈碱性;而现代造纸工艺,一般采用强酸来解离纤维除掉灰分,这样制备的纸浆呈酸性,抄出的纸自然也呈酸性。
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古籍酸化的速度也逐渐加快。 古籍酸化的根源在于古籍由于各种原因含有了酸性物质,酸性物质组成的酸性水溶液使纸张纤维素水解,由微观结构上的破坏最终造成了纸张的损坏。
 
由酸化而导致的古籍纸张损坏有下面一些物理现象:纸张变色,发暗,纸张变脆,表现在纸张的物理性质上就是纸张的机械强度降低,纤维素聚合度降低。要引起注意的是,由纸张pH值的降低到纸张出现具体的受损的物理表象中间有一个过程,pH值的高低并不一一对应着古籍纸张保存状况的好坏。有的古籍纸张pH值较低,但从表面看它的纸张颜色正常,改变不大,甚至纸张机械强度状况也不错,但是在较强的酸性环境下,纸张状况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将发生极大的损坏,甚至在几年内就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在判断纸张的酸化程度时,应该用科学的方法、精确的仪器来测量纸张的pH值,以测量出的数值为主,以纸张损坏的现象为辅,不能只凭经验。对于pH值和破损现象不对应的古籍,应依据古籍的pH值严格定级;对于pH值在4以下的古籍,有条件应该立即进行脱酸处理,防止古籍进一步损坏。 
 
《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中规定:书叶纸张酸化特别严重,纸张酸碱值(pH值)在4以下,定为一级破损;书叶纸张酸化比较严重,纸张酸碱值(pH值)在5以下,定为二级破损;书叶纸张酸化,纸张酸碱值(pH值)在5.5以下,定为三级破损。
 

以上就是【】 http://www.rcicn.com/zhishi/f343相关内容,由锐立文保负责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带上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