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知识分享 >

中国古代还有哪些特殊的图文载体?

时间:2024-04-30 10:52:15 来源:锐立文保

一、陶器

日月星辰、山龙华虫。文明初萌,天地之间。历史先民在参悟天地、顺应自然的过程中,将思索与感知具象为一件件物品,描绘到一刻一划的符号当中。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古代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但其实不然,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诸多遗址中,考古专家们发现在出土陶器上刻画有一定数量,类似文字的符号。经多方考证、推究,普遍确定这种陶器刻符,被通称为陶文,可能是比甲骨文更古老、更久远的文字起源。目前比较有名陶文是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等。

战国-呈酒万石陶壶-中国文字博物馆

二、岩石

石雕是宋代的一种传统。与甲骨青铜器、简牍、帛书等一样,石头自古即成为记录文字的重要载体。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是殷代刻在石牛和其他石器之上、与占卜有关的几个零散的数字性铭文。至战国时代,则有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陵附近发现的、标明墓地位置的十九个文字的刻石。此外,还有石鼓文。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围绕其制作年代争议颇多,早至周成王、晚至西魏时代诸说并存,此后出现的则是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刻石。

秦石鼓-故宫博物院

三、封泥

封泥,又称泥封。是印章按于泥上作为实物和木制牍函封缄的凭证。卫宏《旧汉仪》中有“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的记载。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硬陶罐口部的封泥盒,封泥文字“軚侯家丞”。甘肃金塔县汉代肩水金关遗址出土的封存文书的封泥装置上的封泥盒,封泥文字“居延右尉”,是古人使用封泥形式的珍贵物证。我们见到的这一时期的印章几乎全是白文(阴文),就是因为阴文钤于泥土变为阳文,易于辨识。封泥与古玺相表里,它可以说是秦汉印章在泥上的“印蜕”实物。隋唐以后,纸张的盛行,替代了简牍,印色取代了泥,封泥丧失了它的社会功能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汉代居延右尉封泥-网络素材

四、蒲草片

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泾阳高家堡一处距今3100年前的商周戈国墓葬中,发现一叠青铜器的衬垫物,经分析为纵横交错排列的蒲草片。唐代徐坚的《初学记》中还曾记载过这个蒲草片:“古者以缣帛依书长短,随事裁之,名曰幡纸,故其字从系,贫者无之,或用蒲写者,则路温舒截蒲是也。”文中提到西汉的路温舒没钱,用蒲草写字,在《汉书·路温舒传》中也提过这件事儿:“温舒取泽中蒲,裁以为牒,编用写书。”由此推断,汉代除了用简牍缣帛,蒲草片也是一种经济的选择。结合戈国墓的考古年代,这种蒲草片的历史甚至能追溯到商周时期,尽管只是作为青铜器的衬垫物,未发现有书写文字,但还是让人对这种材料的历史产生遐想。

【参考文献资料】

1、《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王菊华,2006年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2、《谈高邮龙虬庄陶片的刻划陶文》(饶宗颐《江汉考古》1996年4期

3、百度词条《石刻文》、卫宏《旧汉仪》、唐代 徐坚《初学记》、东汉 班固《汉书·路温舒传》 

【转载声明】转载内容是出于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若出现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告知,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无水脱酸技术在民国酸化纸脱酸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研究
下一篇:锦绣中华,书于竹帛(下):“简”述历史 “牍”懂中华
资讯推荐
服务案例